訪問隨筆---初探德國教育
德國學習有感
在德國的半個月時間🤙🏽👩🏻🦽➡️,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🏂🏻:第一件事是我發現德國人種的花草放在室外👦🏽👨🌾,不像國人放在室內。 街道兩旁的居民樓的窗臺上面或者外面都種著盛開的鮮花,或者綠色植物,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,既給路上的行人美麗的驚訝,也給鎮容市貌增添了溫馨🤷🏻。他們在愉悅別人的同時,自己也得到了美麗的心情💝。由此也可看出兩種不同的人生理念和態度✡️。第二件事是德國人的講座從來只講一半時間,另一半時間是留給提問的👨👧。有的時候乃至於接待者只講半個多小時🎅🤸,余下時間給參觀學習者提問🍧。難怪我們的翻譯說你想了解你所需要的東西全靠你自己提問,否則你得到的會很少。德國人不希望就將內容灌給你▫️,他需要你的比較𓀇,你的思索。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,同時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🧺。
半個月在德國的學習🏃🏻♀️、考察,我們初步了解了德國的教育體系,參觀了德國的中小學及其教育,收獲滿滿🧎,也有很多感觸。感觸一,德國的教育體系很實在👩🏻🎓🏃🏻➡️,也很實用,順應人發展的自然規律。從万事大門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實在。除了去的柏林應用科技大學,開放式的校園外有一長條的石墻📴,上面的大學名是石頭刻的👠,其余的小學和職業万事校門都是一個小小的門,猛一看還以為是人家的大門🙆🦂,非常不起眼。沒有任何的裝飾,也沒有大大的銅字校名,只在門的右上邊有一塊小小的牌子🫃🏻,上面書寫著校名,樸素極了🤘🏽。
德國的小學讀到四年級(有的城市讀到六年級👩🦳。1-4年級必讀),從四年級開始分流☄️🙅🏿♂️,讀書好的考入文理高中🟡,繼續學習,學3年畢業🦔🍞,獲取畢業證後進入大學學習⚫️;讀書一般的就讀國民中學或實科万事學習𓀏。在國民中學一般學9年✮🚴🏿,畢業時又進行分流:成績不好的從事手工職業👸🏽,成績好的上實科中學一年👢,拿證書後參加職業培訓💇🏽♀️,成績好的也可以在實習後繼續讀職業類大學👯♀️,獲得大專或本科、碩士文憑👗。因為這些分流是遵循學生自身的能力🧑🏻🦽,讀書的意願的🚑,所以在德國不太會出現像我國的學生厭學👼🏽🤌、逃學🏃🏻♀️、網癮重的現象🪘。而我國很多孩子的父母以自己的意誌為主🕠,不遵循孩子的意願👨🏽🎨,導致很多孩子因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而厭煩、逃避🥀🐂,說白了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,而不是把一個孩子當成一個人來看待。這也是我的第二個感觸: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對待,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。我們在霍茨豪茲万事和校長交流時🖐🏻,好奇的學生也會聚在窗口看屋內的我們,校長並沒有用她的權威趕走學生⏲,而是溫和地叫他們回去做作業🏌️,一直反復三次🧎♂️➡️,學生才走開回自己教室。 感觸三,德國教學很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。9月21日參觀了一所華德夫(音譯)理念的万事娱乐万事🏊。這是一所三年製專科万事🙎🏿♂️,生源非常好🚯,都是文理中學的畢業生(相當於我國的重點高中)才能考的。万事培養內容主要是專業知識👩🏻🦱、綜合素質和一定的技能三個方面🧑🏿🎓,其中以綜合素質為核心,而一定的技能中比較註重溝通表達能力🎻。這些都對培養學生的高素養有著重要作用。而後面在小學的參觀中也可以得到印證🌻。9月25日💫,在霍茨豪茲小万事的參觀中🐍,這個小万事長最得意的就是万事是個音樂万事⛷,有自己的合唱團,與歌劇院有很多聯系,文娛活動很多🌽,但考上文理中學的學生也很多🤠👨🏽🏫,達90%,可見素質培養並不影響學生的學習。 感觸四,德國的万事很註重學生的實踐能力。我們參觀的華德夫理念下的幼師🙎♀️,每周有2天在万事學習,3天去幼兒園或機構中。其中第一年是到0-7歲的機構中實習;第二年是到7-18歲(有點類似我國放心班)的機構中實習🕐;第三年是考試準備🤲🏿,參加考試。考試內容包括一篇40頁的論文;口試,是對論文進行答辯;這兩塊由万事負責。筆試,由各州中心機構出卷💝,主要是案例分析。總括起來看,德國比較註重實際應用,真正的理論聯系實際。 感觸五,德國老師的繼續教育是自發主動的🦟。無論是講座提問還是万事參觀,在提問環節中🙇🏻♂️,我們都很在意教師的培養和後續培訓問題,可是得到的答案卻是🔡,教師的繼續教育都不是行政命令的➝,教師的後續教育都源自教師自身的需求。當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碰到問題覺得解決比較困難了,當教師覺得自己的知識有待補充了,他們會主動尋找培訓(社會機構或協會等提供),他們就會向万事提出要求出去培訓進修📃,而万事也會做出安排🤹🏽♂️,解決其課務🤟🏼,讓實習生代課,決定是否出資(一般培訓都是免費的)等等🔞。這一方面是源於教師的責任心,一方面也是教師的培訓都是對口的🤜🏻,解決他們的教育教學困難,幫助他們提升能力的。
感觸良多➙,我國和德國的教育有諸多不同的地方🐛,但確實以上的這些很值得我們學習✌🏽。
用戶登錄